滴水瓦,一种中式的瓦,可以保护墙壁的洁净。一端带着下垂的边儿,底瓦于檐口处,其下端有下垂之圆尖形瓦片,盖房顶时放在檐口,在烧制之前,会被绘上植物或者花卉的线条。
滴水瓦的来源
王莽时期流行一种“四神瓦当”,即在瓦当上面绘烧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形象,用以表示东、南、西、北;东晋后期,开始出现表面黑色磨光的板瓦,檐头板瓦一端开始加厚,并压印纹饰,成为后世“滴水瓦”的发端。到唐代,“大滴水瓦”已普遍应用。早期“滴水瓦”与瓦身的夹角一般为直角,晚期则增加至一百度以上,以利流水外泻,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显示了我国古代瓦当在装饰性和实用性结合上所达到的水平。
在建筑物屋顶仰瓦形成的瓦沟的最下面,有一块特制的瓦,叫做“滴水瓦”,目前可知的最早的滴水形象见于唐代的绘画和石刻,宋、辽时期滴水多用重唇板瓦,明清时期渐渐演变发展成为如意形滴水。
滴水的作用是防止墙上的雨水流到建筑物内部或室内对建筑造成腐蚀或其他不良影响,具有结构细小、构造简单、做法精细等特点,且有益于建筑的使用性、耐久性和美观性,通常设在阳台、雨篷、外伸窗台、窗上口、女儿墙压顶等构件的外立面和底平面的交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