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牛健存 崔儒靖 魏志广 摄影报道
故宫,以青砖黛瓦等为建筑材料。据统计,故宫十年接待游客2亿人次。也因此,故宫的砖瓦受到不同程度的磨损。
30多年来,故宫里的替补新砖,多出自任丘市出岸镇古建砖厂。省级非遗古建青砖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立山和工人们,凭借着祖传手工制砖技艺,已经为故宫、天坛、长城、颐和园等地制作青砖38载。
如今,漫步在故宫,王立山送进故宫的青砖,被使用在地面、城墙和屋脊上,与那些历经了近600年沧桑的古砖相互交融……
古建青砖制作技艺
古建青砖制作技艺属于传统手工技艺。制砖者将选好的优质粘土凉晒、翻搅,去暴质、增柔性,经“冻三缓两”的沉淀,再练泥、打浆,制成坯型阴干,在窖内高温烧制一个月制成青砖。
2012年,古建青砖制作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王立山介绍青砖雕刻工艺
一砖一窑一世界
近日,在任丘市出岸镇古建砖厂,几十名工人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掀顶作业,为窖炉内烧制好的青砖降温……厂区内,一排排色泽青蓝、韵味古朴的青砖整齐地码放着,静待着与古老建筑的完美融合。
“青砖作为古建筑主要的建筑材料之一,在我国有悠久的烧制历史。它的制作工艺复杂,难以实现机械化生产。按照传统工艺,单是泥土的晾晒、风化就需要五、六年时间,一炉也就能出4000块左右成品。”王立山说。
关于古砖制作,在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中,有这样的记载——“凡转锈之法,窑巅做一平田样,四周稍弦起,灌水其上,砖瓦百钧,用水四十石,水火既济,其质千秋矣”。
王立山制作仿古砖的选土十分讲究。他只用距离地面1米以上的红黏土,将土放置3年以上,经过春夏秋冬季节的冻融,让土颗粒变成粉末,再经筛选,用中性水将之完全“闷透”方可使用。
泥土在经历反复捶打后,被制成坯。最终经过古老工艺的烧制后,这些原本沉睡了千万年的泥土,蜕变成了一块块颜色发青、质地坚硬的古砖,被应用于古建筑的翻新,让这些建筑重获新生、焕发光彩。
王立山说:“我们的青砖制作工艺,其实并不高精尖,而是严格遵循着古法工艺。”
新砖出窑 金洁 摄
在制作青砖之前,他们要上选优质黏土,凉晒、翻搅,去暴质、增柔性,经过“冻三缓两”再筛选。之后,人们用中性水和泥、练泥、打浆,置稠泥于框中,着铁线弓戛平其面而成坯型,存阴棚内,日日转筑。阴晾7日后,人们用木板将坯面压平、压实,移至亭子间花架码放,自然阴干。
然后,人们装窑、烘干,在窑内经一个月左右不同火力焙烧,再窨水,而后出窑。整个过程前后要十几道工序、两三年的时间。
王立山和工人们制作的成品砖色泽青蓝,不仅较好地体现古建材料的特点,而且还具有抗碱、抗高压等性能。
王立山坚持的选砖原则是“或三五而选一,或数十而选一,必面背四旁,色泽青蓝,无燥纹坠角,叩之声震而清者,乃为入格”。
王立山制作的青砖被用于故宫地面维修
为故宫供砖38载
王立山家世代从事青砖制作技艺。上世纪80年代,刚过而立之年的王立山继承了家族手艺。站在祖传的两座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的古砖窑前,王立山感慨万千。
“我的祖辈就有烧制青砖的技艺,传到今天已有100多年了。小时候,在旁边看着爷爷烧砖,我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王立山说,“我们现在的古建砖厂就是在老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除了老窑,这些年还增建了两个新窑。”
考虑到先辈们的手艺不能在自己手里失传,1982年3月,王立山带领着家乡一批老手艺人,在祖传老窑的基础上建起了这家砖厂。同年,他听到故宫博物院修缮招标的消息,便背着自己制作的一块重达100多斤的青砖,去北京故宫博物院毛遂自荐。
经过对比,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们对王立山的青砖非常认可,派出技术人员到厂里考察,并达成了合作意向。王立山凭一块青砖,敲开了故宫的大门。
任丘市出岸镇古建砖厂也因此成为故宫博物院的古建维修建材专供厂商。他们的产品用于故宫地砖和墙砖的修缮,并一直合作至今。
2018年,王立山承接了为故宫太和门至太和殿地面修缮烧制仿古青砖的工程,总计用砖约28万块。王立山带着工人们夜以继日赶工期。为增强灌缝效果,工人们还要将出窑不久的条形砖做一面的精细打磨,把四个侧面砍成粗糙不平的麻面,这样处理使得青砖用于建筑修缮后,外面平整、内部坚固。
王立山朗声地笑着说:“30多年来,我已经陆续为故宫供砖将近100万块,连故宫的工作人员都说咱的厂子是名副其实的‘御用砖厂’!”
除了故宫博物院,他们生产的青砖还被天坛公园、颐和园和长城选用。“故宫、天坛、长城等古建筑的修缮,对材料质量要求非常严格,丝毫不能偷工减料。”任丘市文化馆馆长金洁说,“这么多年来,王立山凭借着身上那股朴实、认干的劲头,得到了专家的信任。这个厂生产的青砖也成为了行业的标杆。”
王立山(右)和儿子王鹏飞
老手艺融入新血液
青砖房具有冬暖夏凉、养生环保、透气性好等特点,但是随着工业化制砖设备的问世,人工烧制的仿古青砖成本太高,除个别古建筑仍使用外,青砖已基本退出建筑舞台,传统的青砖制作工艺被人们渐渐淡忘。
多年来,王立山除了能制作各种型号类别的青砖,还能制作各种造型的砖雕、瓦片、琉璃、仿古建筑装饰物。如今,厂子的产品已不下百种。
烧砖是一门技术活儿。即便知道了整个烧制过程,没有一定的经验,不了解其中的细节,一样没法烧出故宫需要的砖。现在砖厂里会腌土、打泥、做坯子、烧火的工人大多年龄偏大,最老的一位工人已经年过70岁。
“古建砖工艺繁琐,一般人极难掌握。再加上产品制作周期长,产生效益慢,而且土质要求高,很难找到可替代的土源,本地可用量已经很少。所以,我们基本处于维持生产状态。这门技艺需弘扬和保护。”王立山说。
作为非遗传承人,王立山有一份弘扬传承的责任在心头。为此,他在厂区内建了一座展厅。走进展厅,映入眼帘的就是满满的青砖和砖雕作品。
王立山的儿子王鹏飞几年前从部队退伍回到砖厂,分担了王立山的一部分工作。为让青砖具备更为广泛的用途,出生于1989年的他,正在从青砖设计上下功夫。制砖和砖雕是分不开的,父子俩还经常不断钻研砖雕技艺。
当一方方青砖上栩栩如生的牡丹、兰花等花鸟虫鱼,乃至古朴幽远的山水画在刀下被慢慢雕出,王立山感受到那是有生命力的手艺在传承,更是匠心精神的坚守。
【来源:沧州晚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