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凡林大千
幽静、古朴。
一眼望过去,时间仿佛静止于此,
青砖黛瓦,相守千百年…
冥冥之中与这里的一切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初到嘉禾县晋屏镇石马邓家村的我,被这片灵性的土地深深沉醉,如在一幅古朴的画卷中行走。这里有大多数人向往的幽静、古朴,有桂林山水的秀丽,又有苏州园林的清雅与恬淡,还有朴实的风土人情与浓厚的历史文化,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村落凝聚、流淌…
黄昏时的邓家村余晖渐渐褪去,静谧的气息笼罩在这块土地上,让心灵瞬间安静下来。有近千百年的沧桑从腐朽的门板上,从斑驳的墙体中,从颓壁残垣的缝隙里钻出来,牵引着我一直往前走。小巷纵横交错却又相互连通,长长短短,或窄或宽。行走其间,宛如行走在迷宫之中。眼前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残缺美,既惹人怜爱又让人难以忘却。
“两秀堂”这座宅院的主人邓氏,讲述了有关他们族人的历史故事,原来邓氏第47世祖邓禹是东汉军事家,为刘秀开创基业立下汗马功劳。刘秀称帝后,封他为大司徒,后改封高密侯,进位太傅,去世后谥号元侯。时间再往后移邓氏后人屡立奇功,族人为弘扬祖德,特赋堂联“三登世泽,两秀家风”,正如门联所描述一样,世世代代薪火相传。
穿过连廊站在远处仰望,屋顶上的瓦片历经风雨后显得格外清幽,新旧瓦片交织成密密麻麻的鱼鳞片状为房屋的主人赶走惆怅,再往下看门檐屋角石雕上刻有花草鸟兽,弯弯翘起的马头墙,一直守望着远方。无论是从雕花木窗还是从青砖黛瓦、门楼石阶都激发着我无限的想象力。凡视野所能抵达的地方都渗透着古老的沧桑感。仿佛只要一不留神,便会跌入历史的时空隧道,让人无法分辨到底是闯入了哪个朝代。
人口密集的村落被护村河环绕着,小小的沟渠南北贯通,河流清澈见底,村里鸭鹅嬉戏,草木青葱。从尘埃到厚土无一处不透露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村里每一处景致蕴藏着人们智慧的结晶。奇山异石,大大小小的岩洞前有草木掩盖、深不见底。胆怯的我不敢再往洞口延伸处探视,隐约听见泉水叮咚,地下暗河流淌汇流成塘,水源不断,蜿蜒绕一村,古建筑群和现代建筑交织在一起,袅袅炊烟在夕阳下折射出一幅人丁兴旺的美图。
顺着台阶而下走几步之遥,“为人民服务”几个大字在匾额上格外醒目。时过境迁,曾经的曾经已成为历史,部分年久失修的宅院和早已倒塌的墙体一起沉沦在过往的光辉岁月中。
那残缺的一角在夕阳下召唤远方游子的归来一场葬礼一曲离殇调响起,那与天地相通的鞭炮声打破了往日的沉默。所有人朝着一个方向赶来,燃起的烛火前子孙成群,低到尘埃里的脸颊与膝下是厚土赋予的力量。尽管老人守望的目光会随着烛火的熄灭而熄灭,但千百年来石马后人依然会为先人燃起火种,这便是他们对“根”的传承和理解。
沿着斑驳的墙体往前走,触摸着年代久远的墙砖,踩着石板铺就的小道,在石马古村落中有几处宅院门上由“锁将军”守护,像是要锁住永 久的春秋。只是铜锁可以在近千百年的村落中留存。唯独无法锁住匆匆流逝的时光。
曾经的孩童早已成年,如今,他们是这个村子的主力军,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从村口出发,又从远方归来。他们奔波于他乡与故土之间。修葺与守护家园是石马人一生的责任。然一个人的力量无法使残缺变得完美,走在石马邓家学校门前时,我和大多数人所期待的一样仿佛看到了蓓蕾万朵,如青砖黛瓦,再一次相守千百年……
作者简介:凡林大千,汉寿人。《桃源诗刊》执行主编、三度诗社会员、毛泽东文学院第十八期学员、湖南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业余爱好诗歌、散文创作。在省内外报刊杂志发表文学作品数篇。
[责编:刘瀚潞]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